摄影构图前必须了解的4个基本原则
在摄影的大千世界里,构图方法千变万化,稍微问一个有点常识的摄影爱好者都可以随口都能数出个前中后景,点线面体,边角方圆一大堆构图样式理论,但仅仅靠说出来的这些构图法,就能拍好你的作品了吗?其实不然。在构图中以下有4个原则没有达标,都是站不住脚的,更不要说是拍出什么好的作品。
摄影构图原则一、
景物与地面不相互垂直,存在一定夹角;出现制造不协调的感觉。
当看见一些本应水平的景物,比方说远望的地、海平线等。不仅是水平方向,对垂直方向同样如此,比如建筑物。
取景时,有意识地让后方水平线(地/海),与参考线平行,或者直接使水平线和参考线重合,完成视觉水平构成工作,这样可以直直接省去后面的很多后期工作。



在这种情况下,就应该在取景时适当轻微旋转机身,以取景网格线为参考,使垂直线条与网格竖线平行,电塔就平行直立了。然后后期调为黑白风格,有没有看着更有创意和平衡感一些,也不用担心电线塔会倒掉。
要拍出水平面顺直平稳,并不需要多少技术,只要在取景的时候多一分留意,注意到后方背景的平衡就可以,如果设备可以打开拍摄取景的网格参考线,修正起来会更加高效一些。
摄影构图原则二、
单纯通过取景调整,垂直方向的偏斜修正比水平线修正难度更大,往往需要后期校正或者使用移轴镜头。
很多拍建筑的爱好者都遇到过,建筑垂直方向上的外形线条趋向收缩聚拢,这是由于机身在取景时与建筑不平行,由于视角变化引起的透视效果,这种被称为梯形失真。
但拍摄大型建筑,比方摩天大楼,要拍摄完整,几乎不可能保持机身与建筑平行,需要使用广角仰拍来完成。
仰角拍摄的透视无可避免引起梯形失真,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后期软件进行校正,校正缩放过程会损失一部分画面内容,所以决定使用后期校正垂直,在取景时预留后期裁剪的空间位置。

摄影构图原则三、
经常会遇到一些最烦人的构图疏忽,就是按快门时总是忽略了画面边缘的琐碎杂乱,常常让观众注意力分散,并且破坏了画面的洁净度。后期当然可以消除掉,但为什么不从一开始拍摄就规避呢?
一些树木枝丫、灯光照明还有其他杂物,一不留神就会入镜,所以在取景的时候,还需要多留一个心眼。轻微平移,或者干脆从另一个角度取景,就能很好避免问题。养成一个习惯,在对焦测光后,目光顺着画面边缘过一圈,确定没有东西乱入取景窗时,再按快门。
从实践例子看,比如下面这张:

所以,平移位置,挪到前景树木的另一侧进行取景。前景干净,同时前后层次平衡。也有更好的协调感。


最后,选择「以退为进」的方式解决。如果实在无法完全规避,不如后退一定距离,利用枝叶包围,形成前景框式,避免零碎干扰,还能增加纵深层次、突出主体。

比方下面这个画面,尝试捕捉停留在木桩上的鹭鸟,可以看到鸟的头部与对岸的河草暗部混在一起,轮廓不够清晰。失去了层次感。所以要等待有利的机会。并试着提升或平移设备来避免这些重复;看再下面的一张图:


户外拍摄不可能总找到最佳的拍摄机位,然而耐心能弥补机位上的不足。拍摄飞鸟飞行的瞬间,但其中两个翅膀叠在一起了,影响的形态的展示。
稍微等待几秒,在飞鹤变化了位置以及动作,就能捕捉到个体分明而且力量感充足的画面。如果这些飞鸟翅膀扇动的太快,建议你可以尝试高速连拍,但记得要设置好对焦的追焦模式。
会发现在背景杂乱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片子,主体难以突出,这点自然不必多说。所以,尽可能避免让背景中出现喧宾夺主的元素,达到效果也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法。
角度。轻微的角度区别,很可能就是好片和庸片的差距。
下面看看两张莲花作品。第一张虽然背景得到了充分的虚化,但后方的莲叶轮廓以及右上高亮的色彩,然背景仍然很混乱,分散了对主体的注意力。

在这个单反时代,大多数拍摄爱好者拍得越来越开、越来越频繁。不可否认,拍摄是更加方便自由了,但是,由于设备的普及,非常多的人都忽略时间成本问题。
如果你在拍摄构图的时候放慢一点,多想一点,你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后期上补救拍摄的不足了。这不是让你思前想后试图一张就拍好,但应该多多回看素材,再去拍摄新的场景。拍好之后再去尝试新的构图。